我不能恨他们。因为没有任何东西把我和他们连在一起。我们毫无共同之处。——米兰昆德拉
这本是一种傲慢。它在假设文学作品失去独立的自由,狂妄地评述“你的想法也不过如此”。它幻想自己已经理解、读懂了原作的精髓,因此可以取而代之,或者共享其中的一部分荣耀。它在把自己的名字强加在原作身上,像是扑进暖房的深秋甲虫,自以为是灿烂辉煌、对生命的延续,实际上只是枯叶败落,与泥土融为一色,看不见自己的影子。
我在作者还在写第一本的时候就看见了她。她是我收藏夹里几乎第一本的作品。我的性癖很怪,在最开始接触文学作品的时候就喜欢似乎把一切都说清了,但又没有说透的米兰昆德拉。她的作者有很强的阐述能力,对于细节的把握让我赞叹不已,清澈的像是一串对于生活的旁白,又热烈冲动,如大雪覆盖的山里依旧存留壁炉的小屋。从我为读者的角度说,我爱惨了她的作品。她的文字有有力量,连带着把我的梦想点燃了,告诉我原来有人已经走在了我前面,原来他们这样生动温柔。
我希望她能一直写下去:写作本身也在赋予作者力量。笔下的人物自由生动,偶尔入梦,笑着说更多的故事,就好像是Agnes。她本就是不朽与圣洁,不需要那一个仰首的笑颜将她存留在世间。
我希望她不要在乎读者地、完完整整地把自己的作品写下去。这是我的私心。我希望能看到人走过理性的道路,能称颂那些文学雅致、旷野草地。我希望她的力量不朽。
我希望诸位读者能够意识到:18禁作品并不能背弃文学这条道路本身。它规定了范畴赛道,允许露骨的文学作品在其中涌现、允许很多地方被禁止的文字在笔下生辉。但这种自由被荒谬地理解为了对于规则的背叛。笔下的文字本不应该是被点击量与珍珠衡量价值的炫耀。一件事物一旦被当作里一种炫耀的资本,人们都争相去模仿他。这是这些年小说作品扁平化必然的产物。但是作品本身不可替代。作者本人也不可被替代。
没有人可以真的拥有她。
愿你像写第一本书时那样,永远自由,我的朋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