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章 书吏

这两天长安下了几场暴雨,消停之后天也没放晴,乌云常常把天空遮的灰蒙蒙的偶尔还有一会儿小雨点,气温倒是因此下降了。

薛崇训从亲王国回来,收了伞递给旁边的白七妹拿着,然后抖了几下溅在长袍上的水珠便沿着长廊往里走。

或许是因为天气的缘故,白七妹今日也没有多话,显得闷闷不乐。

世上大部分人都不太喜欢阴雨天,不过薛崇训恰恰相反,他还挺喜欢这样的时候,特别是夏天。

或许这样的天气里大家都不喜欢出门活动,于是天地间反倒显得宁静了,也可以顺从自然的气氛龟缩在暗处,那样会让人很有安全感。

他回到起居室喝了一杯热茶,闲坐了一会儿就要吃晚饭了。

今晚比较热闹,孙氏李妍儿还有晋王府的几个侧妃都被请来一起吃晚饭。

菜虽然还是平日的精致小菜,人气却未受影响。

薛崇训特别注意了一下新来的杜心梅,他中意她的圆润与温顺,却没发现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,反倒孙氏看起来很喜爱她。

杜心梅坐在旁边显得还有些生分和羞涩,举止中规中矩,不过孙氏能看出她在细节上的讲究,到底是大家出身的女子,站着背挺得直,坐着腿不会分开丝毫。

问她什么话,答起来斯文,却没有缩手缩脚怯生生的感觉,吐字清楚的言语中隐隐有股子自信。

孙氏本身也不是出身平民又长期在王侯家生活,自然懂的东西较多,要说杜心梅的小毛病还是挑得出来的,不过在孙氏的眼里,这个女子比王府上的其他侧妃要讲究得多,便从未教训或是要在杜心梅面前树立权威,却多般关照。

孙氏心说自己刚进李成器家门时,那个王妃可没现在的自己这么好说话,处处为难说各种不是,其实并非她做得不够好或者教养不好,关键是人家是正妃是主人就得教训你,别人就像寄人篱下一般。

所以现在孙氏掌薛府的事,态度上倒也处事公正温和。

这时薛崇训想起杜暹的事,听说卸任了陇右节度使的职位,重新封了一个武将官职。

他刚刚知道,心下有些纳闷,明明暗示过杜暹让他进兵部任职的,怎地又做武将了,按理说现在还不如节度使。

眼前这个杜家的闺女白白送到晋王府来,不就是为了杜暹的前程?

薛崇训此时倒觉得有些过意不去,默默吃了会儿饭便对杜心梅说:“本来你父亲应该做兵部侍郎的,却不知为何回京封了武将,先别着急,明日我见了政事堂的相公问问。”

杜心梅安静地答道:“家父的正事从来是不让我们过问的,郎君也无须将此等事与妾身言语。”

孙氏一听满意地笑了笑,忙道:“这不一家人吃晚饭么,薛郎怎么还念着朝里的事,歇会儿才有精神操持国事啊。”

俩女人一唱一和,薛崇训也不多言,便转移话题闲谈了几句,然后继续吃饭。

吃过饭薛崇训按照习惯盛汤将饭粒喝了个干净,不料杜心梅也默默地学着样子把饭碗里的食物吃完了。

看来她在这不熟悉的地方仍然有些紧张,显得小心翼翼。

孙氏见状掩嘴而笑:“你不用跟着薛郎学,大家都不那样,他非要如此。咱们家可没抠门成那样。”

薛崇训不动声色地说:“很多人卖命就是为了一口粮食。”

他一句话出来有点不合时宜,好像不该在这样温馨的场合说如此沉重的话,于是大家都沉默下来。

薛崇训脸上顿时有些尴尬,心道私下里哄一个女人倒也简单,身处一群女人中反倒不怎么会说话了。

一直等到丫鬟们扯了饭菜上茶点时,几个女人才陆续又开始说起家常来,气氛渐渐回转。

薛崇训也不想留在这里和她们闲扯,便起身向孙氏作礼告辞离开,妻妾们也纷纷站了起来。

他在家里的地位仍然是超然的,不过孙氏是长辈,面子上要给予足够的尊重,毕竟薛家也是书香门第世家大族。

晚上薛崇训招杜心梅侍寝,毕竟对她更很有新鲜感。

其实薛崇训对她丰满硕大的胸脯也有些迷恋,这样软而圆润的感觉,也就只有近侍董氏能相提并论,可是董氏却没有杜心梅那份雍容的气质。

每当他把脸埋进白软的波浪之中,在短时间的窒息感中就仿佛重温到了某一个时刻,叫人迷恋,叫人常常会在不提防不经意间想起。

杜心梅当然不明所以,不明白为啥薛崇训会那样抱着自己如此长时间,却不做任何猥亵之事。

她涨红了脸,却又不能反抗,只能任他想怎样就怎样。

不过这样默默地相拥,久了她反而觉得有一些温暖,好像在无声地交谈着什么,好似心心相印却并不了解对方的心思,若即若离隐隐约约。

偶尔一瞬间的目光相接,她发现薛崇训的眼睛里有些郁色,竟然勾起了些许母性,产生了一些同情之心。

没有语言交流的长久独处,难免让她心里想得较多,她想问问,却又无从说起。

过得许久薛崇训总算放开了她,她便顺势轻轻仰躺到床上,等待着他的肆意妄为,她也认同这是薛崇训的权利。

就在这时薛崇训终于开口说道:“你坐起来。”

这是不能违抗的命令,但是他的声音低沉而温和,杜心梅并不觉得反感,便依言端坐了起来,姿势依然如平常那样甚至更加规矩,毕竟薛崇训对她来说并不熟悉,不自觉地留神着。

然后她的耳边一热,听得一个声音道:“让我来服侍你。”

杜心梅忙红着脸道:“万万不敢……我侍候郎君宽衣解带罢。”

……

次日刘安窦怀贞等宰相到亲王国来坐了一会,薛崇训在书房与他们言谈,其间便问起杜暹的事儿。

窦怀贞恍然道:“给杜使君的敕书啊,门下省的几个人写的,不过这事儿是他自己在殿下(太平公主)面前提的要为殿下效命疆场……他自己要做武将,咱们几个能说什么呢?”

薛崇训“哦”了一声。窦怀贞等面面相觑,会心地淡淡一笑,大伙心里都清楚薛崇训为什么专门提起杜暹。

等几个宰相告辞之后,薛崇训便习惯性地独自静坐了一会儿,就和典籍里说的“退而三思”一样。这时一个声音道:“晋王,您要的茶,请。”

薛崇训抬头一看原来是个当值的书吏,便“嗯”地随意应了一声,但随即又觉得有些异样,因为平日端茶送水并不是书吏干的活,而且那些杂役也不敢这么淡然地和王爷说话。

于是他就不由得打量了那书吏一样,只见书吏四十来岁的样子,头发却花白了,面相五官非常端正,方额大耳倒有几分官像,只是腿好像有点跛,就影响气质了。

书吏见薛崇训看了自己许久,便又说道:“对了,杜使君为将,晋王无虑,他意在宰执罢了。”

一句话就让薛崇训对这个小书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便不动声色问道:“此言从何说起?”

书吏从容应道:“杜使君常在边关带兵,所望殊荣者,出将为相。今番如入六部则时日长久,但为武将,便可在不久之后的突厥之战中有所作为,其志不在眼前,而在长远。”

薛崇训笑道:“你知道的东西不少。”

书吏道:“前不久晋王与程相公议事,差遣录字者正是卑职,晋王自是没注意。”

“难得难得,你通过一点消息便能对另一件事作出分析判断,难得的见识……”薛崇训看着他说道,“怎么仍做一个书吏?”

他的意思是有大见识又差不多四十岁的人了,在这个识字率比较低的时代要谋个一官半职也是情理之中,况且没有经历过世面的人哪里来的见识?

书吏叹道:“卑职胸无大志,做个书吏能养家活口也是心满意足了。”

薛崇训笑了笑,心道:如果真如所说,那你为何要趁端茶送水的机会在我面前表现一下?

此时薛崇训已对这个书吏上了心,不过想着他反正在亲王国里当差,也不急着表现出来,便想试试这人的心气。

他想罢就一副不甚在意的样子点点头:“也好,你先下去罢。”

书吏抱拳弯腰道:“是,卑职告辞。”

过得一会儿听得外头隐约有人说话:“苏侍郎的腿脚不便,怎好让你帮咱干活儿呢?”

那个书吏的声音道:“人来人往的场合,怎能把平日的玩笑拿出来称呼?”

那人的声音道:“叫习惯了,没事。”

薛崇训觉得好奇,一帮官场最底层的人,倒叫起尚书侍郎来了,真把权力当玩笑看。

不久又有人送东西进书房,薛崇训便叫住:“那个跛脚的书吏,人称苏侍郎的,你可认识?”

“认识认识!咱们熟得很哩,苏侍郎心热,写个什么都爱帮忙。”杂役急忙点头哈腰地说好话。

薛崇训又道:“你们的玩笑倒是可以,都叫起侍郎明公来了。”

杂役道:“虽说是玩笑,苏晋以前还真做上过侍郎!”

喜欢本书,请将本站网址收藏

相关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