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69章

《红河谷》已经制作完成并在内地上映,还获得了一定好评,李旭是知道的;《红河谷》由新组建的银都公司,负责在香港发行,李旭也是知道的。

但是什么时候上映,在哪家院线上映……哦,这个是知道的,左派电影或者说内地电影,在香港只能上联华院线。

台湾船小好调头,又有美国爸爸支持,经济发展很容易,有钱之后自然会花更多的在宣传上面,这对香港这些电影大亨们有着非一般的吸引力。

事实上,嘉禾最早的资金就来自台湾,这也是邹文怀96年大手笔投资《鸦片战争》的原因。

如此,再加上港英政府的拉偏架,以及内地电影发展缓慢,就成了左派电影从70年代末,只能在联华这条又小又破的院线上映的表面原因。

至于内部原因,嗯,这个还是问板凳比较好。

这种情况下,加上李旭又要不断在两个身份之间跑动,所以直到现在才发现《红河谷》已经在香港上映这个事实。

那肯定是要看看的,尽管在方舒和林芳兵身上都留有刻印,而且她们已经不知道在梦中跟他翻云覆雨多少次了,甚至“感染”功能出来后,方舒的妹妹方卉第一时间中标,姐妹两个现在天天早上起来换内裤,可毕竟有许久没有见过真人了。

即便海报带着水墨画的风格,李旭还是想要进去看一看,看看这版《红河谷》被拍成了什么样子。

林青霞虽然觉得刚看完一场电影,马上又看一场电影,有些过于频繁,但是一想到这部电影的剧本有一半是自己写的,不由又来了兴趣,于是双双买票进去。

让人意外的是,上座率还不低,也就比之前的《双面人生》低了半成。

电影开始后,李旭就明白了为什么会是这样,在这个杜比环绕音尚未推广到全世界,特效还是高投资电影考虑的事情的时间,大银幕上的壮丽的自然风光也还没有完全的退场。

再加上因为某个老蛤蟆,本着添堵等一系列心理,西方将西藏形容得格外美好,香格里拉的叫法已经传遍全世界。

所以当大银幕开始展现西藏纯净的原始风貌,以及简单、快乐又热情的藏人时,许多小市民都被感动了。

艺术作品跟现实终究是有差别的,就好像《上甘岭》里面,在演唱《我的祖国》时的那段,藏在洞穴里的志愿军们,有的下棋,有的看信,有的聊天,一副非常祥和的画面。

然而实际上是什么呢?是几十个人挤在一条坑道里,随时准备出击,吃喝拉撒都只能就地解决。

所以这部电影完成拍摄之后,很多老战士在试映之后,纷纷跟上级反映,实在太不真实了。

然而导演并不为所动,他表示,有必要将那些血腥的苦难的东西藏起来,观众更需要积极向上的感情,这样才会更能理解保家卫国的不易。

回到西藏上面来,在西方掌控着话语权,并将西藏宣传成天堂的情况下,即便将解放之前的真实情况原汁原味一点不改的拍摄出来,又有多少一辈子连所住的城市都没出过的人会相信呢?

要知道,日本社会都要因为新冠崩溃,他们依然挥舞着制作1比1比例高达庆祝建党100周年的上海某公司的照片,攻击中国是在草菅人命。

这种情况下,顺着敌人的语气说话,然后不露声色的进行挑拨,才是最恰当的做法。

西藏很美好,西藏人民很淳朴,然而狡猾的英国人来了,他们愚弄淳朴的西藏人,他们杀害天真的西藏人,即便有好的英国人想要阻止,面对一群禽兽也无能为力。

然而,要守护家乡的西藏人无惧死亡,他们跟汉人联合在一起拼尽全力,连头人的女儿都能找到机会跟英国禽兽同归于尽,这些入侵者又怎么可能占领这块地方。

另一个时空里面,冯小宁为什么如此安排剧情不得而知,但是这个时刻的这个时间点,在香港上映这么一部电影,内地的用心昭然若揭。

至于30年后某些“不加白人正面角色不舒服”、“美化描写奴隶主”之类的言论,不用太在意,毕竟,只要够左,钢铁都是右派,只要够右,小胡子也是GD。

总之,这个版本的《红河谷》整体上还是拍得很漂亮的,不过对比原版,既没有将真牛丢进壶口瀑布,也没有炸掉卡诺拉冰川,多少还是欠缺了点东西。

实景虽然更震撼,但实景到了需要牺牲的东西都不在乎的地步,那就属于魔怔了。

所以即便内地这版《红河谷》跟原版差上一些,但李旭还是觉得这版更好一些,另外就是,方舒跟林芳兵真是漂亮。

虽然内地电影的服装还是很简陋,但是丹珠的野性和雪儿的纯美,都展现得淋漓尽致,让李旭突然有种想要尝尝鲜的冲动。

“小爱德华·李”是肯定要参加明年春晚的,不出意外应该是《西游记》主题,正好接手剧组的美女们。

但是“小爱德华·李”肯定没法接手“张皓轩”的女人,而“张皓轩”才买了两个中队的F-14送给北边,普通人不知道,但是港台高层肯定会知道的,实在太招人眼,所以最好等尼古拉同意《妈妈再爱我一次》在台湾上映了再去北边。

因为尼古拉一旦同意了让《妈妈再爱我一次》在台湾公映,也就约等于准备允许老兵回大陆探亲了,这种情况下,“张皓轩”打着帮妻子回大陆寻找姐姐的旗号北上,各方面的脸面都会好看一点。

所以,总结一下,需要“小爱德华·李”给台湾方面再施加一点压力了。

“真的很好看,英国人太无耻了。”从影院里出来后,林青霞的眼眶还微微有些发红。

“青霞姐,请允许我提醒一下,这些情节都是你写的。”李旭调侃地说道。

“是我写的吗?”林青霞回忆了下,然后摇摇头,“不对吧,我记得,我就写了一个英国探险家进入西藏,然后跟一个头人的女儿发生了一点感情纠葛,之后就没写了。”

“哟,青霞姐记得满清楚的嘛。”李旭不由挑眉。

“那当然!”林青霞有些小骄傲,“我都发行了一本书了,这点细节还是记得的。”

“哦,青霞姐还记得自己已经发行了一本书啊。”李旭说着就拉她进了最近的一家书店,然后拿了一本《胭脂扣》到柜台。

“老板,这本书卖得怎么样啊?”他直接问道。

“我看看……”老板接过书瞅了瞅,“还行吧,昨天才卖出去两本,现在的小年轻,似乎很喜欢看这种奇奇怪怪的书。”

“我记得这书好像是奥运期间上架的?总销量多少了?”李旭再问。

“你问这个干什么?”老板不解。

“总销量足够高,才能证明这本书是否受欢迎啊。”李旭理所当然。

“那我帮不了你,我只知道,从8月份到现在,我这里卖出去了至少上百本。”老板耸了耸肩。

“这么说的话,应该还不错,那我也买一本。”李旭笑着付了账,“要是作者搞签售活动就好了,文笔这么细腻,一定是个美女。”

“谁知道,是个丑女也说不一定啊,”老板熟练的找钱,“不仅简介简单得很,连照片都没有。”

林青霞在旁边虽然保持镇定,耳朵却微微有些发红。

“好了,青霞姐,这说明你的书还是受欢迎的。”从书店出来之后,李旭挥着手中的《胭脂扣》继续调侃。

“我可看不出来……”林青霞扁着嘴巴,也不知道是开心还是不开心。

“一家书店3个月里可以卖上百本,香港多少家书店啊,这么一算下来,8万册要不了多久就能卖光。”李旭一本正经地说道。

其实,实际卖了多少他是知道的,以目前的估算,只要没有断崖式的下跌,8万册的《胭脂扣》大约到明年春节就可以卖完。

不要小看这个数字,林青霞是用“流云”这个笔名发行的,而且也没怎么做宣传,要是能在大半年的时间里拿到8万册的销量,绝对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开局。

很多写得很好的新人作者,首次出版自己的书,一年能有个5万销量就不错了。

金庸的记录是通过连载的方式打出名头后,一年年积累下来的,而且真正大爆也是在改编成影视作品之后。

这就是为什么,几十年后国内文艺作品的尺度是,小说大于电影大于网络剧集大于电视剧集。

小说一般能有20万册就已经算是大卖了,就算还有各种情况的借阅,翻个倍的话也不过只有40万人看过。

而一部大热的电影,观影人数起码在5000万以上,顶天了也不过1亿,更何况还有重复观影的情况。

网剧的目标人群基本都是网民,有多少网民,就有多少人看网剧,只不过不同人用有不同的喜好,分摊下来也不算太多。

但电视剧就不是那么简单了。

喜欢本书,请将本站网址收藏

相关小说